主持人:關注民生、解讀政策,你關心的,“在線訪談”為你解答。大家好!歡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趙祖平,為大家介紹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趙副廳長您好,歡迎您來到“在線訪談”欄目。

趙祖平: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非常高興來到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
主持人:2020年11月21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首先請您回顧一下,“十三五”期間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
趙祖平:法律服務是指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其他法律專業人士(包括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等)或有關機構及個人,以其法律知識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現合法權益、防范法律風險、解決矛盾糾紛而提供的智力性活動成果。公共法律服務就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通過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為群眾和企業提供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多次作出指示,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發文要求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省委、省政府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為推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三率三感”,即提升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笆濉币詠?,省司法廳陸續出臺《云南省司法廳關于印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云南省司法廳關于印發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統籌融合一體化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南省司法廳關于進一步推動建立統一規范有序法律服務市場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特別是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為我省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指導和工作遵循,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要求和具體任務。
二是服務網絡初步建成。目前,我省建成15923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已實現從州市到村居的全覆蓋?!?2348”熱線平臺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2020年以來共接聽并解答群眾法律咨詢電話30萬通,滿意率達到97%?!笆濉币詠?,共有627萬人次訪問我省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190萬人次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法律咨詢并獲得法律幫助。在各類便民服務中心、學校、汽車站、高鐵站、機場、5A級景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設置了2490臺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為群眾提供便捷、普惠、均等的自助法律服務。建成并投入使用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統籌融合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基本形成“一云多端、數據融合、協調聯動”的三臺融合信息化服務網絡。
三是服務產品種類繁多。組織開發涵蓋法律援助、律師、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司法鑒定、公證、司法考試、法治宣傳教育等八大系列,包括“辦事指南”、“熱點服務”、“網上辦事”、“綜合服務”等100多項公共法律服務產品。開通“12348”熱線藏語專線、云南法律服務網藏文網頁。翻譯泰國、老撾、越南、緬甸4個國家的《憲法》、《海商法》、《勞動法》等16部20萬字的法律法規。將《云南省法律援助條例》翻譯成藏文、傣文等10種少數民族文字文本供群眾免費使用。
四是服務特殊群體效果明顯。開展值班律師和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擴大民事法律援助范圍,降低申請門檻,簡化申請流程,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服務事項達到30類,覆蓋全省近2000萬人群。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開展萬人進千村幫萬戶法律服務活動,1.5萬名法律服務工作者到全省原88個貧困縣、476個貧困鄉、4277個貧困村開展系列公益法律服務活動。謀劃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從四個方面提出15項務實舉措,包括困難群眾優先獲得法律服務、法律顧問“五個一”活動、創建“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等。推動人民調解和律師參與信訪問題化解工作10萬人次。發揮司法鑒定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和環境行政執法、環境資源審判等方面的證據支持作用,辦理司法鑒定公益案件1.8萬件。
五是保障能力日益提升。進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中央、省級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大公共法律服務經費投入力度,逐步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圍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進一步拓寬公共法律服務資金籌集渠道,鼓勵通過慈善捐贈、設立基金會等,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公共法律服務領域,確保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常態化、可持續化。
六是服務能力日益提升。公證執業區域全省一體化持續推進,合作制公證機構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外延不斷擴大,部分公證業務實現“一網通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最多跑一次”。進一步加強司法鑒定能力水平和規范化建設,提升司法鑒定行業監管和服務保障能力。創新推動法律援助工作,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降低法律援助申請門檻,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強化和突出農民工、老年人、婦女、兒童及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的服務?!笆濉逼陂g,共辦理各類公證252.36萬件、司法鑒定53.60萬件、法律援助31.34萬件。
主持人:聽了趙副廳長的介紹,我對“三臺融合”這個詞比較感興趣,請問能不能介紹得再詳細一點?
趙祖平:“三臺融合”是指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運用信息化思維,以互聯網為手段,實現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在不同載體間串聯、流轉、歸集,同時驅動在三個平臺服務的人員密切協作,共同響應群眾服務訴求,實現群眾法律服務需求“一次受理,三臺通行”。司法部2020年1月2日印發了《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 實體平臺 熱線平臺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不斷健全完善“三大平臺”功能,提高公共法律服務便捷性和可及性,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總量、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根據該通知要求以及我省近年來的探索,今年我省出臺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統籌融合一體化建設工作方案》,投入使用集機構人員統一管理平臺、窗口日常應用板塊、內部業務應用板塊、數據中心板塊、電子監察監督統一管理平臺等五大職能板塊為一體的“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這個平臺的建設目的就是實現各平臺及業務數據互聯互通,使公共法律服務由粗放型、常規性服務向精細化服務轉變,由普適化提供向個性化提供轉變,形成協同聯動一網辦理的“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一站通”、“一網通”、“一線通”的智慧法律服務。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就可以把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變成“一窗受理、多點聯動、統籌服務”。群眾申請的法律服務事項會在“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中形成一個“工單”,這個“工單”可以發給群眾需要辦理具體業務的機構,避免群眾來回、重復奔波。我們的“三大平臺”依托“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無論群眾在哪里申請公共法律服務,都能夠實現相互整合、一體運行、統一調度、直接服務。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統一調配資源、明確事項清單、優化服務流程、強化隊伍管理、發揮數據整合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加大“三臺融合”工作力度,不斷推進平臺之間的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普及化、一體化、精準化,使公共法律服務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云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趙祖平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能夠感受到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省司法廳下一步還有什么打算?
趙祖平:一是用新視野謀劃新建設。要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置于法治云南、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全局中謀劃,加強整體推進和全面構建。特別應該建立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席會議制度。
二是優化制度設計。進一步優化制度,加強對策研究,實現服務資源的有效調控和均衡。做好法律援助等條例的修訂工作,出臺其他相關配套法規制度,提升體系建設的法治化程度。
三是重點破解瓶頸問題。調整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準,吸引和調動符合條件的社會各界加入公共法律服務隊伍并引導到基層服務。整合政府和社會資金向基層和欠發達地區傾斜。
四是重點服務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外延和內涵,充分發揮服務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會、群眾、企業的積極作用。
五是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做好服務“一帶一路”、“輻射中心”建設等涉外法律服務,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鄉村振興、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提高專業領域的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主持人:在節目開始之前我們通過“云南省人民政府網”微信公眾號發布了節目預告。有網友說自己比較關心通過哪些途徑能夠獲得公共法律服務?請您為大家介紹一下。
趙祖平:當人民群眾需要公共法律服務的時候,有線上線下多種選擇方式來獲得幫助:一是到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或到附近的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以及政府搭建的政務服務平臺等地獲得公共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般設立在當地司法局、司法所或者村(居、社區)委會內;二是登錄“云南法律服務網(12348云南法網)”,獲得公共法律服務;三是用手機登錄微信“云南掌上12348”公眾號,點擊“公共法律服務”獲得自助法律幫助;四是使用“云嶺法務通”(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自助獲得法律幫助;五是撥打“12348熱線”,有專業的法律服務人員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過去一年,我們不斷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方便人民群眾,不論群眾身處何地,都可以獲得更快捷、更方便、更精準、更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
主持人:好的,我們繼續來看網友關心的問題,有網友說:“公共法律服務意義重大,效果明顯,避免了有法律需求卻救助無門的情況,希望這項服務能夠更好地推廣?!闭垎柺∷痉◤d在未來推廣公共法律服務方面有什么設想和打算?
趙祖平:公共法律服務要讓人民群眾會用、愿意用,就要適應群眾的習慣和要求,服務形式要多樣,人民群眾才能根據自身的習慣和需要進行選擇。我們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就是一種“隨時隨地隨身”的服務,群眾的知曉率、首選率和滿意率是評價體系建設成效的根本指標。
一是堅持服務為本,使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高品質的服務是最好的推廣,服務的過程是贏得信任、贏得支持最有說服力的方式。我們要在繼續擴大服務供給的同時,提高服務品質,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管用、好用、愿意用、習慣用,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推進服務扎根基層、貼近百姓。公共法律服務要滲透到人民群眾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可得”,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方便、快捷、無障礙。
三是擴大宣傳。廣泛邀請各種媒體多宣傳公共法律服務,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覆蓋面積廣、單位成本低的優勢,積極搭建運用新媒體網絡平臺,持續擴大“微傳播”,讓人民群眾了解、知曉公共法律服務,遇到糾紛或者煩心事,首選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四是根據群眾的需求和使用習慣繼續鋪設和開發更多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2019年,司法部出臺了《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今年省司法廳將根據清單內容逐項落實,不斷增加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
主持人:感謝趙副廳長的詳細介紹,相信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拓展將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次感謝您做客我們欄目。
趙祖平:非常高興做客“在線訪談”欄目。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
主持人:觀眾朋友,今天的節目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