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關注民生、解讀政策,你關心的,“在線訪談”為你解答。大家好!歡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為大家介紹守護云南“綠水青山”,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有關工作情況。
王副局長您好,歡迎來到“在線訪談”欄目。
王衛斌: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云南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和“世界花園”的美譽,那么林草部門在打造“兩王國一花園”這個生態品牌方面都有哪些規劃呢?
王衛斌:好的?!皟赏鯂换▓@”既是大自然賜予云南的最寶貴財富,也是我省各級黨委、政府,林草等各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持續奮斗的結果。
云南之所以被譽為“兩王國一花園”,主要基于以下3個方面的考慮和因素:
一是生物多樣性富集。云南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野生動植物種類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有高等植物19333種(占全國的50.1%),有原生脊椎動物2242種(占全國的51.4%),是近100種動物的起源地和分化中心。云南分布有全球近1/3花卉的野生種和近緣種,是全球花卉觀賞植物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中心。有鳥類944種,占全國的68.8%。全球途經我國的3條候鳥遷徙通道中,有2條途徑我省。近年來,怒江金絲猴、天行長臂猿、高黎貢球蘭等新物種、新記錄,在我省境內被不斷發現。
二是生態系統重要。目前,全省林地面積4.24億畝,森林面積3.74億畝,森林蓄積量20.6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5.04%,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有熱帶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寒溫性針葉林等105個森林類型。高原濕地類型齊全,濕地動植物種類,尤其是特有物種數量居全國之首,如拉市海、碧塔海、納帕海、大山包等重要濕地已成為越冬候鳥的天堂。有4個草原類50余個草原型,白馬雪山高寒草甸、會澤大海草山山地草甸、尋甸鳳龍山暖性灌草叢、金沙江等干熱河谷兩岸的熱性灌草叢,都是南方草原的典型代表。
三是保護基礎扎實。云南率先在全國開展了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國家公園建設、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開展了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科技“雙十行動”、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林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等創新性和引領性工作,在全國實現了4個“率先”、3個“創新”,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了“云南模式”,提供了“云南方案”,貢獻了云南智慧。全省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11類自然保護地362處,有效地保護了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和85%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以及重要地質遺跡和古生物化石。此外,云南是世界公認的大葉茶原產地地源中心,是全球古茶樹保存數量最多、種質類型最富集的省份,“云茶”產業發展可謂底蘊深厚。大滇西旅游環線上的拉市海、納帕海、百花嶺、犀鳥谷已是全球知名的“觀鳥圣地”,普達措、玉龍雪山、瀘沽湖、高黎貢山、哀牢山、白馬雪山、梅里雪山、普者黑已成為著名的生態旅游品牌。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向世界發出了“春城之邀”,邀請各國參加今年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云南的生態形象屆時將備受世界關注。把云南的生態之美、和諧之美、發展之美、形態之美、人文之美展現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好,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云南,讓昆明走向世界,把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朋友圈做得越來越大,讓云南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花園”。
為此,林草部門將主動出擊,全力開展“兩王國一花園”生態保護與建設行動,并爭取將該行動上升為國家區域生態安全戰略,保護生態資源,弘揚生態文化,展現生態文明,共享生態福祉,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云南經驗,打造云南樣板。同時圍繞“兩王國一花園”生態品牌打造,省林草局將重點推進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珍稀瀕危和極小種群物種搶救性保護、古樹名木保護,以及外來物種管控。二是著力開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治理,全面推行林長制,全面保護或修復天然林、天然草原和自然濕地。三是著力開展生態科學研究。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四是著力推進生態資源科學利用。充分發揮林草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生態產品,推進綠色產業帶建設。五是著力展現云南之美。以鄉土植物和觀賞花卉為重點,推進互聯互通國際綠色大通道建設。推進森林城市群、各類自然公園、最美縣城創建。建設花園花都(縣)、花園城(鎮),系統打造特色小鎮、康養小鎮、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等,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宜居感受。
主持人:為了美麗云南建設,省林草局確實是不遺余力做出了努力。我們也知道,實施國土山川大綠化是我省開展生態修復的重要抓手,在這方面我們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呢?
王衛斌:好的,主持人。
可以說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省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抓手。長期以來,全省林草部門多途徑、多方式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努力夯實云南的綠色本底。
一是以“治”帶綠。全省各地認真開展黨政軍義務植樹活動,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陡坡地生態治理等林草生態建設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3847.7萬畝,義務植樹5.5億余株。
二是以“美”建綠。全力助推“美麗公路”建設,統籌資金近9億元,以昆明至麗江、昆明至西雙版納高速公路及滬昆、云桂高鐵等交通干線為重點,建成近1800公里的綠色生態通道,云南綠色“窗口”更加靚麗。
三是以“創”促綠。積極組織各地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昆明等6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深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行動,認定國家森林鄉村235個、省級森林鄉村1081個,全省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7.45%,遠高于國家和我省預定的2020年達到30%的奮斗目標。
四是以“新”助綠。創新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造林綠化。楚雄、紅河、大理3個州市利用政策性銀行貸款開展造林綠化,完成造林綠化36萬畝。怒江州在怒江、瀾滄江峽谷兩岸啟動實施了“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實施造林綠化30余萬畝。玉溪市啟動實施了森林撫仙湖建設工程,在撫仙湖流域面山實施造林綠化15.17萬畝。同時,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國土綠化,打造了宜良冬林苑森林莊園、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等社會參與生態修復的典范。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
主持人:通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綠化行動,確實是我們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成績,作為林草資源大省,其實云南在綠色產業方面是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的,那么,目前我省林草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王衛斌:好的主持人。發展林草產業,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實現途徑,是我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的重要抓手。通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形成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野生菌、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觀賞苗木、木材加工、林漿紙、林化工、草產業等十大重點林草產業,2020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2710億元,林農來自林草的收入超過3000元。目前,全省核桃種植面積4303萬畝、年產量148萬噸、年產值412億元,澳洲堅果種植面積353萬畝、年產量7.48萬噸、年產值38.26億元,核桃、澳洲堅果的種植面積、產量均穩居全國第一,10家堅果類經營主體被評為“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省級產業基地。云南現已查明的野生菌資源有21科604屬2753種,種質資源占全國94%,年采集利用野生菌20萬噸、產值超過了100億元。全省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398萬畝、產量7.04萬噸、產值209億元,品種多達60余個,打造了“滇重樓”、“云南三七”、“昭通天麻”、“龍陵石斛”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同時云南還是“香料之鄉”,有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植物近400余種,品種數量穩居全國首位,其中,花椒種植面積437.19萬畝、產量8.18萬噸、產值47.93億元。草果種植面積達到了155.45萬畝、產量3.12萬噸、產值8.86億元。云南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可謂前景廣闊,有3個縣市區和2個經營主體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十四五”期間,全省林草產業發展將突出3個重點:一是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穩定核桃、澳洲堅果種植規模,推動堅果產業提質增效,由“做大”向“做強”轉變,科學發展竹(筍)、花椒、油茶等傳統產業。二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有序發展林下中藥材、森林蔬菜、野生菌等林下經濟,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加快發展觀賞苗木產業。三是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支持社會資本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構建多元化市場體系,制定完善林草產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食用林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合格證管理制度,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快發展會展經濟,推動全省林草產品走向全國、走向全球。同時,結合產業發展統籌實施好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完善林草貸款貼息政策,擴大林草融資規模和覆蓋面。
主持人:好的。合理地發展林草產業,其實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的確是有很大促進作用。云南這幾年在脫貧攻堅方面也取得了決定性成就,省林草局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衛斌:是的,主持人?!笆濉币詠?,云南林草部門緊緊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治理和生態產業3個重點,凝心聚力打好林草生態扶貧“組合拳”,實現了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的格局。
一是積極開展生態保護扶貧。通過在全省大力實施生態護林員項目,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促進生態得保護,貧困人口得增收。目前,全省生態護林員達18.3萬人,居全國第一,每人年均管護收入達9千余元,帶動了超過7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其中,納入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迪慶州和怒江州,共選聘生態護林員4.76萬人,基本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覆蓋。如貢山縣獨龍江鄉共選聘195名生態護林員,帶動了獨龍族整族增收脫貧,可以說巍巍高黎貢山現已成為幸福的靠山和脫貧的靠山。
二是積極開展生態治理扶貧。全省貧困地區五年累計完成營造林2973萬畝,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237.4萬畝,惠及37.7萬戶、151.6萬人,補助期間貧困戶戶均可獲得現金補助7560元,實現了云嶺“增綠”和群眾“增收”。
三是積極開展生態產業扶貧。引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草產業,大力推動“樹上摘金、林下種金、坡上生金、風景變金”等活動,涌現出了臨滄堅果、怒江草果、魯甸花椒、百花嶺觀鳥等一批助農增收明顯的地方生態產品,綠色已成為云南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最美“底色”。
主持人:在我們取得這些成績,也感到很欣慰的同時,其實我們也有擔憂,因為云南在森林草原火災防控方面的任務依然是很艱巨的。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省林草局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衛斌:好的,主持人?!笆濉币詠?,在應急部、國家林草局的關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林草局、省應急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緊緊圍繞“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以“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切實強化森林草原火災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5年來,全省累計發生森林火災338起,受害森林面積5萬畝,與“十二五”相比較,分別下降了71%和68%,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0.03‰,遠低于國家0.9‰的控制指標,有效保護了林草資源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將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作為防災減災、維護生態安全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進行研究和部署,高位推動、強勢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集常委會會議、常務會議、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省政府主要領導每年都簽發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指導督促各地切實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二是強化嚴密防控。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的理念,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和督促檢查工作,省林草局、省應急廳領導和省森防指成員單位分別深入掛鉤聯系州市,開展專項督查檢查和明察暗訪。同時,加快推進了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在昆明等7個高火險州市開展試點,探索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一體的防滅火安全保障體系,大力推廣使用“互聯網+督查”及“防火碼”,嚴管野外火源、嚴把入山路口、嚴查進山人員,嚴密封堵火源火患。
三是強化宣傳發動。搭建媒體宣傳平臺,下沉宣傳陣地至林區牧區一線,宣傳防滅火安全知識,通報火災火案,以案示警,形成強大輿論震懾,推動形成群防群治、網格化管理管控的格局。5年來,全省共發放戶主通知書近4300萬份,設置警示牌28萬塊,懸掛森林防火五彩旗66.25萬套。
四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防火項目22個,國家和全省各級林草部門五年共計投入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0.68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近2倍,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條件得以明顯改善,實現了全省辦公網絡化、火險預警科學化、信息指揮現代化、會議遠程視頻化,初步形成了預警監測網、指揮網、阻隔網、保障網“四網合一”的新防火工作格局。
五是強化依法治火。加大違規用火查處和火案偵破力度,聯合公安部門開展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改、嚴厲查處森林草原火災案件專項行動、“無火清明”專項突擊行動以及武裝巡護等活動,拉網式排查整治各類火災隱患,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問題,嚴肅查處打擊了一批違法犯罪行為。
六是強化快速處置。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充分利用衛星監測、航空巡護、瞭望監控、視頻監控、地面巡護等立體監測體系,做到了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同時加強了地方專業隊建設靠前駐防,確保出現火情第一時間得到處置。推進了森林草原防滅火領域深度融合,建立了應急、林草、森林航空消防和森林消防隊伍聯防、聯訓、聯指、聯戰、聯?!拔迓摗睓C制,推進防滅火一體化。
七是強化撲火安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防控火災安全風險。落實撲火安全“十個必須”的要求,層層壓實各級指揮員、撲火隊員的安全責任,嚴肅火場撲救紀律,將“三先四不打”作為鐵的紀律,全力確保了撲救人員的生命安全。
主持人:我們相信有了這“七個強化”,森林草原火災的防控成效也將會越來越明顯,我們的網友也有一個很關心的問題,就是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黃脊竹蝗入境云南引發大家的關注,現在防控效果怎么樣?下一步我省林草部門又將如何做好防范預警工作,來應對類似的境外蟲害呢?
王衛斌:好的,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20年6月28日黃脊竹蝗遷飛入境以來,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省林草局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普洱、西雙版納等地精準施策,科學防控,出色完成了境外遷入黃脊竹蝗阻擊戰。全省黃脊竹蝗累計發生面積16.51萬畝,涉及4個州(市)11個縣62個鄉鎮,累計防治61.04萬畝次,共開展飛防作業3.19萬架次,投入噴霧器2.03萬臺次,出動防控人員11.6萬人次。
目前可以說黃脊竹蝗發生面積已實現“清零”,森林資源和農作物均未受到較大的危害,切實保障了遷飛入侵區域糧食和生態安全。下一步,林草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措施,切實做好境外蟲害防范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壓實地方各級政府的防控責任,持續打好黃脊竹蝗防控阻擊戰和持久戰。
二是完善預案,健全應急救災體系。在認真總結去年防治經驗的基礎上,完善黃脊竹蝗等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健全各級應急防控指揮機構,做好防控物資的儲備。
三是突出重點,加強監測預警工作。以邊境一線為重點,布設加密監測站點,組織開展常態化監測。加強竹蝗產卵地排查和跳蝻發生情況監測,做到“早發現”。
四是抓住時機,及時組織開展防治。培育專業化防治隊伍,組織專家對竹蝗發生發展趨勢作出科學研判,對監測反饋信息迅速作出反應,做到“早防治”。
五是跨境協作,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積極與老撾等周邊國家溝通交流,研究建立有害生物防控跨境協作機制,協助和支持周邊國家開展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構建生態安全共同體。
主持人:通過王副局長剛剛詳細的解讀,我們對林草部門實施國土山川大綠化行動、森林草原火災防控等方面的情況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們對打造“兩王國一花園”生態品牌,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充滿了信心。再次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廳。謝謝。
王衛斌:謝謝主持人。非常高興做客“在線訪談”欄目,祝這個欄目越辦越好。謝謝各位網友長期以來對林草工作的關心、支持,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節目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大家、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